努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甘肃银行学校改革与探索纪实之三
添加时间:2011-7-12
浏览次数:[1614] [
字体:大 中 小 ]
人们常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正是基于这种对职业教育的深刻认识,甘肃银行学校为使学生有一技之长,不断加快校企合作的步伐,突出以实训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理念,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和课程改革。同时,为了切实检验课程改革的有效性,按照边学习边运用边检验的办法,一方面广泛联系实习和就业单位,实行对口教学和定单式培养学生;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个学生提供长达一年带薪实习的有效措施。这种创新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就业安排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
在甘肃银行学校几天的采访中,记者处处都能体会到这种创新教学模式所焕发的生机和活力。主管教学的黄南秀副校长说:“甘肃银行学校之所以能有今天这种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对学生高度负责任的基础之上,是建立在对职业教育理念创新的基础之上,更是建立在学校狠抓教学质量、努力提升教师素质、凸显财经管理特色的基础之上。”
建校初期,面对我省财经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甘肃银行学校从1983年恢复招生开始,就将“金融”专业确定为骨干专业,1988年增设了“农村金融”专业,主要针对我省各金融机构的发展实际,培养熟悉财经业务、了解银行操作规程的专业人才,为我省各金融机构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和财经管理干部。随着时代的发展,该校为适应我省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实际,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市场对接的新路子,不断根据市场需求纠正办学方向,调整专业设置。1994年增设了“财务会计”专业至今,1997年尝试开设了“证券期货”专业。2002年以后,随着市场转型力度的加大,该校又拓展了新的专业领域,包括“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应用电子技术”等,从最初的2个专业拓展至8个专业,已初步形成了银行学校特色的财经管理类专业群。学校还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济南大学、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开展“3+1”和“3+2”高职、成人专科和本科教育。在该校专业调整与改革方面的这些措施中,无不渗透着就业教育中的“够用”理念。这充分说明,学校专业拓展的方向需要调查研究,是否适应市场,是否学生感兴趣,这才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该校在承继发展传统手工模拟金融、会计和保险业务实训教学的基础上,投资100多万元于2010年初建成了全省一流的中职金融实训中心,实现了银行综合柜台、证券交易模拟、保险和超市收银系统等多模块电子化实训教学,并计划于今年利用省级职教专项资金投资建设中职会计综合实训中心。该校通过将课堂搬进“银行”、搬到“现场”的实训练习、实验教学,使得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得到了强有力的提升。并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项财经职业技能竞赛,鼓励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以便更好地贴近工作实际的需要。此外,该校于2004年4月挂牌的“甘肃教育培训中心”,还充分利用优越的实训条件,近年来先后承担了中英项目、欧盟项目、中国移动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甘肃地震灾区中小学生赴俄罗斯疗养团、银行系统干部培训等多项培训。
为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该校以抓师德教育为契机,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一是继续鼓励在职年轻教师攻读硕士学位,为学校长远发展积蓄力量,使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始终充满活力,并保持一个健康向上的态势。二是推荐优秀教师积极参加全国和全省各类专业的骨干教师培训以及教学创新比赛,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观念,更新专业内容,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始终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以新的思维范式教育新一代学生。同时,学校还选派部分教师参加全省普通话测试培训、心理咨询师培训、规划教材教学大纲培训等等,以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据了解,通过这些办法的实施,学校已取得硕士学位和正在读取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已有30位,占教师比例的70%以上,“双师型”教师13位,占教师比例的30%以上。目前基本形成了以研究生、本科生为骨干力量的教学、科研、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8月8日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学校为安置舟曲一中学生,在第一时间专门召开校长办公会和科级干部会,紧急部署安置方案,腾出教室、办公室、教研室,精心准备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经过十几天的加班加点、精心布置、周到安排,为舟曲一中的师生准备了崭新的校牌、明亮的教室、温馨的宿舍、齐全的生活用品,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学习乐园。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充分显示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同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相信,甘肃银行学校定能顺势而为,有所作为。
作者:龚正刚
|